年级:初中中考作文 字数:3802 作者: 时间:2025-03-05
2025弘扬成昆精神心得体会,在我国的西南地区,每一列火车经过这座桥,都要鸣笛30秒.....成昆线由成都至昆明,行经四川盆地,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当年,东线、中线、西线,分别踏勘草测,国家最终选定西线方案——地质条件极复杂、最险峻”。成昆铁路背后的故事,是两代人的青春接力。下面是2025弘扬成昆精神心得体会的汇总,快来学习下!
走进成昆精神教育基地,聆听铁路先辈不惧艰难困苦,直面挑战,修筑成昆铁路的事迹,才知道一张张照片背后有怎样一个百转千回的故事,一尊尊雕塑里面住着怎样一个不灭的灵魂。
越是身处科技发达的今天,越知道在条件艰苦的年代,要修建出这样一条铁路是多么不易。每一个先辈们,背负使命,将他们的青春、血汗付与这条铁路,打通了西南交通大命脉,铸就了光荣,风雨中不曾动摇,烈日下从未退缩,他们把坚守实干、创新争先融进骨血里。
今天,我有幸认识了成昆铁路先进典型代表的前辈们,真切感受到了典型就在身边,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在艰难困苦的崇山峻岭中,在寂寞平凡的岁月里坚守,始终不变的是职责与使命。他们是集团公司各级团组织和青年学习的榜样,在成昆精神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的成铁青年传承老一辈成昆铁路人的奋斗精神,书写别样青春。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集体西昌工电段防洪青年突击队以山为家、以石为伴、以雨为令,年复一年攀援在落差1000余米的高山峡谷间搜山扫危保畅通。平均年龄27岁的西昌机务段“扶贫先锋号”青年包乘组,值乘“驶向希望的小慢车”,服务彝族同胞脱贫路、致富路。西昌公安处铁警朱东爱心助学联盟助力贫困学子读书圆梦,情暖凉山。西昌车务段彝语志愿服务队在春运等重点时期帮助彝族老百姓顺利外出务工迎接新希望。
50年风雨成昆路,不仅成为了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大山深处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线,更孕育出了“坚守实干、创新争先”的成昆精神,成为新中国辉煌成就的象征,成为铁路人为之骄傲的丰碑和砥砺前行的动力。
此次现场学习使我切身感受、心灵震撼、精神触动。成昆精神是续写西南铁路新篇的号角,吹响着最嘹亮的时代强音。作为一名90后成铁青年,我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专业的姿态投入到集团公司安全经营、改革发展主战场。成昆精神是传承铁路优秀文化的火炬,承载着先辈们的历史重托。作为一名共青团干部,我将努力传承好、传播好、传递好成昆精神,引导团员青年以先进模范为榜样,爱岗敬业,坚守实干。成昆精神是凝聚职工理想信念的旗帜,彰显着成铁人的忠诚担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要将成昆精神带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时刻警醒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责任,携手团员青年一起传承好“治山斗水保畅通,团结务实创一流”“坚守实干、创新争先”的成昆精神,在推动新时代山区铁路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再做新贡献。
不可否认,70年中,中国变化之大,无不让世人惊叹!但铁路人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用智慧,力量与血肉之躯传承者成昆精神,一代又一代的铁路人不断攻坚克难,为中国发展助力“奔跑”。
艰苦险峻中出成就,平凡人生中铸英雄。可以说,成昆铁路精神,就是铁道兵的精神,忠于祖国,服务人民,不畏艰险,一往无前。作为新一代“铁路人”,我们应当继续弘扬成昆精神,让伟大平凡之路继续传递下去。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成昆铁路沿线三分之二崇山峻岭、奇峰耸立、深涧密布、沟壑纵横、地势陡峭、地质状况复杂,付出了“每公里牺牲两人”的巨大代价,创造了世界铁路建筑史上的奇迹,被联合国称为“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孕育和铸就了伟大的“成昆精神”。为了让后人更好地铭记这段历史,牢记使命责任,我们作为成昆线坚守者的继承人,要铭记自己身上那份卸不下的职责,坚强的承担起成昆线的明天,让成昆精神成为永恒。
“成昆精神”为何如此强大?毋庸置疑,成昆铁路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存在。它是40万铁道兵用鲜血在万水千山中筑成的钢铁大道,是一代又一代铁路人的坚守。成昆铁路在环境艰险、条件艰苦中修建,现如今,成昆铁路依然诠释着铁路人不惧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默默地坚守实干,勇敢地创新奋进铁路精神。
“安全优质、兴路强国”是新时期铁路精神,是伴随着中国铁路的建设与发展,经过精心的汇总提炼而成,体现了铁路人与时俱进的精神追求。
在铁路事业不断攀向高峰的今天,笔者由衷感谢成昆铁路沿线的守护者、维护者,是他们保证了旅客和列车的安全;致敬那些为修建铁路、维护线路而牺牲的铁路人,没有他们?哪有中国铁路今天的成就!
总之,年轻的一代铁路人或许感受大山的寂寞,但这肩负着时代的使命,传承着时代精神。守护这样一条血肉筑成的钢铁大道,正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今天中国铁路的进步,是发扬成昆精神及红色精神的结果,我们应该永远铭记成昆精神,更好传承、弘扬成昆精神,将这种克服困难的精神用在工作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12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莽莽成昆出大山》,讲述了三代人青春接力,建设、守护成昆铁路,再筑新成昆的故事。筑路、守路、通路、新路,跨越半世纪,老一辈的创举和新一代的奋斗,在祖国的大西南交相辉映。
成昆铁路,2025多铁道兵在筑路时留下英魂,他们让高山低头、河水让路,鼓舞了中国铁路建设者的士气;章显容、阿西阿呷、戴启宽等无数铁路人从青丝到白首,默默守护这条铁路,“唤醒”了大凉山沉睡千年的村寨,让火车在这里成为“校车”“赶集车”“扶贫车”,拉来了文明、送走了贫困;今天,一大批“90后”青年党员在正向前掘进的小相岭隧道深处,为新成昆线建设奉献青春。他们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什么是成昆精神,回答了成昆精神该如何传承。
让无惧牺牲的建设精神融入新中国建设者的基因里。成昆铁路修建时期的故事,可以用惊天地泣鬼神来形容,崇山峻岭、深涧密布,头上青天一线,脚下万丈深渊,铁道兵只有住窝棚、直接从金沙江舀水做饭的条件,靠双手挖隧道、架高桥,他们用生命和意志在“筑路禁区”硬生生“刨”出来的一座世界铁路丰碑,并在此留下了修建成昆铁路“一公里一英魂”的故事。“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在开花。”如果这首歌唱在成昆铁路线上一定是强有力的呐喊,建设新中国,要有铁道兵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也正是这股精神力量,激励着中国铁路人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第一”的辉煌成就。
让助力发展的服务精神播撒在祖国大西南的土地上。路,曾是大凉山人心中的痛。没有通途,何来前途。1970年7月,成昆铁路正式开通运营,飞驰的列车穿梭在蜿蜒的群山峻岭之间,满载着钢铁、煤炭、粮食、木材等货物,成昆铁路、沿线企业、沿线城市相互成就着彼此的精彩,成昆铁路崛起了一条“川西工业走廊”,造就了攀枝花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数据显示,成昆铁路四川段年发送旅客量由1971年的232万人次增长至2025年的857.6万人次,同期货物发送量由467万吨提高到2341万吨。产业的发展,为沿线的城市插上了经济腾飞的翅膀。西昌马道镇现有25家物流、仓储企业,当地村民的企业占比在50%以上,攀枝花市GDP增长率曾长期稳居全省前列……贫穷、落后、封闭的发展面貌一去不复返。
让手足相亲的民族团结精神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中。成昆为何走西线?正是因为这里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彝海结盟的故事,给奇迹般的万里长征增添了光彩的一笔。所有人民,都是兄弟骨肉。成昆铁路上“小慢车”的扶贫故事,正是彝海结盟的新时代解读。这里的火车是“小慢车”,是孩子们的放心“校车”,是百姓走亲串友的“公交车”,也是彝族同胞走出深山的“扶贫车”。“小慢车”上的列车员们,早已与彝族同胞们亲如家人……多年来,彝族同胞们通过“小慢车”南来北往,开拓了视野,启迪了思想,从“刀耕火种”的生活走向了自主脱贫的道路,彝海结盟的故事在成昆铁路上常读常新。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成昆铁路的“小慢车”晃晃悠悠,把一副团结和谐、安居乐业的美丽画卷在大凉山展开。
成昆铁路,不仅仅是一条铁路。可歌可泣的筑路奇迹,让当时在一穷二白条件下自力更生的中国人站了起来;坚守实干的守路故事,为大山深处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创造了条件;与时俱进的新线建设,正有力书写着西南山区交通运输的新篇章……从“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到“坚守实干、创新争先”,成昆精神在发展升华,正被更多人传承弘扬,继续谱写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凯歌。
综上就是小编整理的2025弘扬成昆精神心得体会的汇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好学生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