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高中一年级作文 字数:5204 作者: 时间:2025-03-05
近些年,偶像一词引发不少热议,实际上,偶像离我们很远,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从远处欣赏它,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毕竟,我们有自己的生活。真诚和支持,但不能盲目跟随。小编整理了有关正确看待偶像议论文高中的相关作文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学习。
首先,我们为什么会有偶像。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不具备什么特殊的才能与天赋,正常地出生、成长,过着正常的生活。但这个世界上确实是有一些人具有这种我们所不具有的才华的,而这种才华可能就恰巧吸引到了你。于是被他所吸引,奉他为偶像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了。其次,我们从偶像身上渴望得到什么。对偶像才华的欣赏永远是我们对他崇拜和喜爱的出发点,至于了解他之后从他身上发现的人格与素质等方面的闪光灯则是附加物,是以欣赏为基础和前提的。偶像绝不是简单的性幻想对象,那是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我们绝不是为了满足对自己另一半的幻想而挑选偶像的.,如果你的偶像只是你想象中你的另一半的替代品,那么这个人可能根本算不上你的偶像。我们从他身上得到的首先应该是艺术的享受,其次才是人格的鼓励与对成长为像他一样优秀的人的向往以及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动力。最后,我们与偶像的关系是什么。我们与偶像之间是绝对平等的,并不因为我们是他的粉丝就使我们站在了高低不同的两个位置。
我们平等地发出自己的喜爱,他们也站在相同的位置上接受这份喜爱。我们可以为了他们付出一些金钱或者其他的代价,只是为了换取一次与他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但这些代价同样是我们对自身艺术满足的投资,不存在与偶像之间的直接利益关系。
我们是平等的两个个体,在特定的机缘下,一个个体被另一个个体所吸引,仅此而已。近期关于偶像的各种怪象甚至丑象层出不穷,对偶像的重新思考与定义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做的事情。
偶像是思想与信仰的结晶,它总是以其特殊的魅力触及人的心灵,引导人的前进。于谦以石灰为偶,留下了一身清白。郑板桥以竹为友,塑造了坚劲。
是张骞从“死亡之路”的凯旋而归,引发了班固的投笔从戎,从一介书生成为汉朝使者,连接了西域与中原的世代交好。司马迁曾因受刑而绝望,是古之贤发愤著书的事迹重塑了他的勇气,诞生了《史记》。正是由于孙中山视自己为洪秀全第二,才有了后来的辛亥革命。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对于困难中的人偶像是一把明火,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对于静止的人,偶像如钟石,叩响着闭塞的心灵,将光芒播撒,引起共鸣。
对偶像的崇拜,是对精神的信服,是自己心灵的寄托。不应该盲目地随波逐流,而应该树立自己真正的典范,取其精而去其粕。塑造精神的盾牌,来阻挡风雨的来袭。只有将真正的偶像整合进现实中,才会提升自己的境界。
盲目地崇拜偶像,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当年希特勒曾掀起狂热的民族仇恨,人们纷纷拜伏,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苏联的个人崇拜之风盛行,斯大林的画像曾挂满各个农场,最终给苏联造成严重的损失。
扫视当今,明星之风盛行,青少年纷纷将明星视为心中完美偶像。整日呐喊追逐,纯洁的心灵在无知的呐喊声中萎靡,伟人的事迹在他们的心中已泛不起涟漪,奋起的心已经蜷缩在黑暗的角落里,只能在浑噩的幻想中虚度时光。
鲁迅曾说过:种牡丹者得花,种蒺藜者得棘。种下光芒的种子,开出的必是美丽之花;种下阴暗的种子,心灵中将生长出罪恶的根。
当我们将真正的传奇视为精神的丰碑,点燃我们的希望之火时,我们将超越自己心中的偶像。
前些年,发生了一个轰动全国的事件。有一位姓杨的女孩,追捧香港歌星刘德华,居然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她十六岁那年辍学,成为了一个全职的“追星族”。为了满足她的愿望,她的父母倾家荡产,带着她一次次去香港。到最后,在媒体和好心人士的帮助下,她终于在香港见到了刘德华。但她却不满足那一次短暂的合影留念,还要继续做她的“追星梦”。就为了这件事情,害得可怜的老父亲在香港跳海自杀。这起事件,闹得全国上下沸沸扬扬。谁也没想到,这件事情最终以一场这样的悲剧收场。
再说说发生在我们眼前的事例。在我们同学当中,也有追星一族,他们当中也时常会有人在一起议论那些大明星。有人把某些明星的照片贴在了自己房间的墙壁上和床上,有人把明星的照片贴在了自己的书包和文具盒上。还有人会在同学面前炫耀说:“我爸爸明天会带我听XX明星的演唱会呢!”久而久之,在同学们当中形成了一种毫无意义的攀比。想起来我真觉得很可笑。
我们班上有一位男同学,他很爱踢球,英国的贝克汉姆是他最为崇拜的偶像。他每天梦想着自己能成为像贝克汉姆那样的人。于是,他天天踢球,不但在学校踢球,还在家里的客厅里踢球,他还要爸爸妈妈给他买像贝克汉姆一样的衣服和鞋子。他的父母不答应,他就撒娇,就不吃饭。弄得父母毫无办法,只好答应他的要求。
像这种类型的人在我们身边还有不少。我觉得这些人应该猛醒,否则是很可笑的。
说实话,我曾经有过一段这样的经历。有一次,我有幸听了一场蔡依林的演唱会。觉得她唱得真好!于是,我就天天听她的歌,天天唱她的歌,吃饭时听mp3,写作业时听mp3,有时连上课也偷偷地听mp3。时间一长,我的学习成绩急速下降。妈妈生气了,对我好一顿训斤。她说:“你呀你呀,成天就知道听歌!听歌!考成这样,以后不准听了!”说着,还把我的mp3给收了。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沉迷听歌了。我开始努力学习,很快让自己的成绩恢复到了从前。妈妈这才高兴了。
现在,我对于偶像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我认为,一个人应该有自己崇拜的偶像,但不能只停留在崇拜的层面上,而是要学习偶像身上最重要的精神品质和奋斗精神。要知道,无论是歌星还是影视明星,还有那些体育明星,他们今天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而是自身不断努力和奋斗的结果。如果我们知道这一点,就不会盲目追捧那些所谓的明星了。
我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正确理解“偶像”这个词,要正确对待自己心中的偶像。
不错,将艺人当作偶像听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世界各地不知道有多少人将艺人当作偶像去崇拜,但我总觉得若是一个国家的青少年统统将艺人当作偶像,恕我目光短浅,下此妄言:这个国家在思想和精神的传承上是贫乏的。这绝非是我轻视艺人这一行业。艺人作为现今最风光的职业之一,受人追捧,追逐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其中不乏刚进入社会的新鲜血液和青春的少年们。谈论流行明星、当红花旦是他们的日常,更有甚者为之尖叫为之狂热,甚至不惜一洒热泪,好似获得珍宝一般的捧着、护着,不容他人损伤一点一滴。
可是难道除了艺人,中国青少年再也找不到更好的人当作偶像了吗?如若不是,那为何有如此多之人这般坚定执着地将艺人当作自己的偶像,将艺人当作自己所崇拜的对象,将艺人看作追求梦想的动力?是因为这是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人们早已不会“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因为这是一个浮躁不堪的社会,人们容易随波逐流,还是因为这是一个和平年代,中国青少年们自出生起就未曾亲历战争,所以眼泪无处飘洒,只能白白送给艺人?
有人说你不能要求每一个人心怀国家前景,愿为国家奉献牺牲一切。但我想说的是,青少年们,他们应不应该?“应不应该”本就是一个理想化的条件,在这个理想化的条件下,中国青少年最朝阳最热血的姿态,应该是如梁启超先生所说的那般“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一定会有人这样反驳:艺人身上也有正能量,我就是受其影响才决定发奋学习的。试问,哪一个温暖纯良之人,身上没有正能量?既然选择了艺人这种职业,他就必须做好这个职业所代表的社会形象。毋庸置疑,艺人所能传达的社会影响同其他许多不同的职业一样是有限的,是很难突破职业所带来的限制的,而中国的青少年应该先看到事情的本质,再看到更好的选择并意识到我们所担任的社会责任,深切感受我们的文化、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希望中国青少年不要仅仅关注当今社会上世俗的风气,有时也应该去看看过去,看看那些被历史所铭记的人,感受他们的人格与精神,去感受那一声“哀民生之多艰”的叹息,那一句“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那“虽身无完骨,尸供蚁蛆,愿所甘心”的无畏,这些都是中国的脊梁,这些才是值得我们屈膝以表敬仰的人。这些人才应该是中国青少年的偶像!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正确看待偶像议论文高中的最新作文,相信在座的朋友们听到小编的介绍有所认识,但是小编在这里提醒一句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更多最新最实用的作文内容请持续关注好学生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