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三年级作文 > 《八佰》电影观后感:民族的脊梁

《八佰》电影观后感:民族的脊梁

年级:高中三年级作文   字数:1001   作者:   时间:2025-03-05

《八佰》这部电影,我觉得特别有意义。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之间只有一条河的距离,他们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战争。这些人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本来想见识大上海的繁华,却被误当成逃兵;也有积极领军饷,消极上阵的老兵油条,不幸成了敢死队的一员,这些本来习惯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被迫经历了这场战斗。

电影的前半段河的这岸是“满目萧然”,河的那岸却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一反差的确让人心酸与愤怒。“天堂”充斥着愚昧与麻木,“地狱”充满了不屈与坚守。“天堂”是精神上的地狱,而“地狱”承载的却是我们这一民族的脊梁。

他们都是普通人,是农民,有着各自朴实的愿望。老算盘家里刚分了地,还有个素未谋面的媳妇儿;小湖北家里的晚稻还没人收;端午还没照过相,想坐船去远方;羊拐过了小半辈子还没碰过女人;老铁家里还有年迈的老娘和儿子需要人照顾……电影给予了这些小角色足够的支撑和理解,没有人不怕死,都是肉体凡胎,战争之下谁还不是个“种地的”,但是中国这块地,只有我们自己能种,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道理。在经历战争的“洗礼”,他们在成长在蜕变,使得他们各自的角色更加丰满,立体。

一个战士身上绑满炸药,留下血书,跳进日军的铁甲阵,接着第二个,第三个……他们一个个报出自己的姓名籍贯,慷慨赴死,尤其最后那一句撕心裂肺般的“娘,孩儿不孝了”直接将人情绪的进度条拉倒了顶点,自古忠孝两难,“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亦是振聋发聩。这是影片的第一个高潮,也是一个转折点,把战争中普通人奋起反抗的成长和觉悟都立了起来。

透过屏幕,我仿佛置身其中,这些勇敢的战士,民族的英雄,用鲜血、用生命唤醒了我。在这部电影中,没有准确的主人公;确切地说,每一位奋战到最后的战士都是主人公。

导演以《八佰》为名,我想不单单是指这八百将士,更是想传达一种精神。让我们看到了战争中的人性光辉,他们是英雄也是人,直视战争的残酷也会畏惧会退缩。而在危难之际,他们所焕发出来的是人的尊严和民族的韧性。

我们经历了2025年这么多事情,最值得歌颂的就是各行各业的“平民英雄”,参与抗疫的每一个医护,参与抗洪的每一位战士,他们所做的,何尝不是对“八佰精神”的一种传承。

如今,四行仓库的旧址依然屹立在苏州河畔,经历了岁月的变迁,当时战争留下的痕迹仍然清晰可见,亦是在警醒我们——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

评论 (0)

最新作文
[散文]

有点“不知所措”

2025-06-19
[诗歌]

向右走的人

2025-06-19
[诗歌]

小人鱼的故事

2025-06-19
[写景]

秋日沉思

2025-06-19
[叙事]

寻求死亡笔记......

2025-06-19
[散文]

雨润江南

2025-06-19
[观后感]

好心情,最重要

2025-06-19
[写景]

你伤了我的心

2025-06-19
[写人]

大公无私的爸爸

2025-06-19
[状物]

窗棂边的栀子花

2025-06-19
精选作文
[诗歌]

秋天的失望

2025-06-17
[散文]

昨夜星辰

2025-06-17
[散文]

联想青春续

2025-06-17
[叙事]

智斗苍蝇

2025-06-17
[诗歌]

奥运——中国人百年的梦

2025-06-17
[诗歌]

花不只是在春天开

2025-06-17
[写人]

我们班的“《红楼梦》”

2025-06-17
[诗歌]

何必看清

2025-06-17
[诗歌]

愤怒架起的桥

2025-06-17
[诗歌]

悲伤的夜月

2025-06-17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