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三年级作文 > 常怀千岁忧

常怀千岁忧

年级:高中三年级作文   字数:917   作者:   时间:2025-03-05

张化傑/文

社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人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无论是什么人都有相似的心理感受——忧虑。忧虑是一个全人类普遍存在着的思想问题,只是它的程度和角度有一些区别罢了。

现在的人普遍的忧愁在于个人的工作、经济和衣食住行等方面,是真正的“进亦忧,退亦忧。”有一首《生年不满百》的古诗就写出了人生自始至终的“忧愁”感,“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焦虑在当今社会都成了一种越来越年轻化的心理疾病,网上的很多信息也在传播着这种焦虑。

孔子的忧虑和现在的人有本质区别。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品德不培养,学问不讲习,听到义在那里,却不能亲身赴之,有缺点不能改正,这才是我所忧虑的。孔子忧虑的是人的立德修身问题,这也是他的思想有深远影响的原因之一。人有贫富贵贱之分这是自古以来都有的现象,除了靠自己努力赚钱增加物质基础外,个人的生活态度也是很重要的,就像有人说有些人就是把全世界给他他还是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孔子的学生颜回一生很贫苦,但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

在几十年前大家普遍存在的忧虑是吃饱饭的问题,现在是住房、就业、婚姻之类的层出不穷的问题。世界上总有一个事物让人不可企及,每个阶段人总会面临新的忧虑。

实际上中国古人对待“忧患”的态度充满了辩证与乐观。《左传》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告诫后人处于安定的位置也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了才会有防备,有防备才不会有祸患。在古人看来“忧”和“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老子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福祸相依,忧乐也是一样。宋代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喊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忧患意识的觉醒,影响深远。范仲淹提出的“忧”与“乐”也是相互依存的,“忧”并不是始终存在着的可怕事物,“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乐”。这与古希腊的悲剧是有区别的,袁行霈先生指出:“像古希腊那种在命运的支配下所发生的悲剧,那种令人畏惧和怜悯的、一惨到底的悲剧,在中国很少见的。中国的戏剧,往往带有一个喜剧的结尾。”这是从文学角度来对比中西方文化中的忧乐意识,这样看来中国人的人生态度更加乐观豁达。

评论 (0)

最新作文
[写人]

文具盒里的成员

2025-06-18
[叙事]

班长真辛苦

2025-06-18
[散文]

妈妈,你快回来

2025-06-18
[写人]

新教室,新朋友,新老师

2025-06-18
[童话]

城堡里的小故事

2025-06-18
[诗歌]

致夜行鸟

2025-06-18
[叙事]

第一次说:我爱你

2025-06-18
[应用文]

苦痛的心情

2025-06-18
[写人]

“足球迷”

2025-06-18
[叙事]

无题杂记

2025-06-18
精选作文
[续写改写]

赤脚大仙

2025-06-19
[散文]

天地之于我

2025-06-19
[写人]

人蚊大战n部曲

2025-06-19
[状物]

草儿青青,花儿红红

2025-06-19
[诗歌]

最后的功课

2025-06-19

这些天。。。

2025-06-19
[读书笔记]

“电脑”生涯

2025-06-19
[散文]

等待快乐

2025-06-19
[叙事]

给自己一个梦

2025-06-19
[写人]

远处的寻人启事

2025-06-19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