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三年级作文 > 分数等于能力吗?

分数等于能力吗?

年级:高中三年级作文   字数:937   作者:   时间:2025-03-05

一九一七年,梁漱溟考北大落榜。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欣赏梁漱溟的才华,特聘梁漱溟为北大讲师。梁漱溟果然没有辜负蔡元培的希望,他刻苦钻研,后来以《中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轰动学术界,终成大名鼎鼎的教授和学者。

试问:如果梁漱溟没有碰上“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蔡元培,碰到的是一个只看分数,不看能力的主考,他还能成为北大讲师吗?想必又要成为“唯分是举”的牺牲品了。

分数等于能力吗?我思索着。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青史留名者极少有高中状元的,连中三元者更是寥寥。也许大家还记得,姑苏城外,寒山寺旁,落榜后的张继彻夜难眠,写下了家喻户晓的《枫桥夜泊》。可是,又有谁会记得那年金榜题名,独占鳌头的状元是谁呢?

“聊斋先生”蒲松龄一生历经无数科举,却屡试不第。然而,这并不妨碍后人对他能力的认可。“写人写鬼技高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便是后人对他作品最中肯的评价。

由此可见:能力强的人不一定是那些分数高的人,那么分数高的人能力就一定强吗?也不尽然。

美院教授陈丹青欲自主出题招考研究生,原因是她发现学校招考的研究生英语水平很高,而绘画水平却平平。面对连一篇文言文都翻译不下来的研究生,上海某大学历史教授惊呼:“我们需要的是能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人才,而不是只会死背历史课本的庸才。”

“高考奇才”张非,曾在四年间两度考上北大,一次考取清华,却因迷恋网络被北大、清华开除。一个能在高考中“叱咤风云”的人,却不能抵挡网络的诱惑,这到底是张非个人的悲哀呢?还是我国人才选拔标准的悲哀呢?

如同“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一样,对当代的中国学生而言,“分数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分数是万万不能的”。然而,分数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能力,怎样使每个人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通过分数表现出来,应该成为被一个教育者积极思考的问题。

诚然,能力强不一定分数高,分数高不代表能力强。但是,如果我们的教育部门能够对选拔标准做一些调整,使能力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在分数上,相信对于人才的选拔还是大有益处的。可喜的是,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新课标改革正在各地进行,高考的命题趋势也正由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化。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人才选拔标准将逐步变化,我们的人才素质也将不断提高。

评论 (0)

最新作文
[散文]

岁末年初

2025-06-19
[诗歌]

克隆张飞

2025-06-19
[诗歌]

璐.婷公主俩

2025-06-19
[演讲稿]

唉!这年头~

2025-06-19
[议论文]

遗失的季节

2025-06-19
[诗歌]

我希望蚊子可以这样死

2025-06-19
[诗歌]

手腕上的一抹黄

2025-06-19
[议论文]

小丑笑

2025-06-19
[散文]

我爱他*好无奈

2025-06-19
[说明文]

蓝色如...

2025-06-19
精选作文
[诗歌]

星辰变8

2025-06-20
[诗歌]

太阳的眼泪

2025-06-20
[散文]

不一样的海子

2025-06-20
[读后感]

赞美小康

2025-06-20
[诗歌]

江湖傲

2025-06-20
[读后感]

洪战辉事迹的读后感

2025-06-20
[小说]

第一章 初到异世

2025-06-20
[散文]

意料之中,幸福之外

2025-06-20
[写景]

火星VS地球

2025-06-20
[诗歌]

挚友如茶

2025-06-20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