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三年级作文 > 《陌上桑》与《花木兰》比较赏析

《陌上桑》与《花木兰》比较赏析

年级:初中三年级作文   字数:2175   作者:   时间:2025-03-05

异曲同工至美双璧

——《陌上桑》与《木兰诗》比较赏析

乐府诗歌《陌上桑》和《木兰诗》历来很受读者青睐,流传千古,至今仍令人爱不释手,显示出它们深刻、丰厚的思想和艺术魅力.使得千百年来花木兰的人物形象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秦罗敷也由此成为中国美人的通称。两首诗歌虽然形成的时间不同,但无论是外在表现形式还是人物的独立人格都全方位呈现出“至美”.这种超越现实的“至美”贯穿始终,使得两首诗歌在诸多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与命运抗争的主题《陌上桑》中的“使君”是对太守、刺史一类官员的尊称,在当时权顷诸侯。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面对“使君”的调笑引诱,回答犹如当头一棒:“使君一何愚!""一何”二字表现出十分强烈的语气,理由也很简单,各安其家室,乃是礼教之大义,岂呵逾越?此句揭露出对方心灵的丑陋和行为的愚蠢。接着她通过夸自己的丈夫嘲笑了太守的不自量力.罗敷的抗争精神体现在面对权顷一时的太守——这个封建恶势力化身的淫威.能毫不犹豫地奋起回击,而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美制情,拒绝了富贵荣华的诱惑,难能可贵地使“使君”知难而退,收敛了他的心猿意马,也使这段畸形的爱恋故事在喜剧中收场。封建礼法加在妇女身上的镣铐是难以解脱的,但《木兰诗》中木兰面对“可汗大点兵”、“阿爷无大儿”的不幸命运的来临,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在封建制度下女扮男装被人视为反常的现象。“男冶乎外,女治乎内”是封建礼法的一条戒律,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秘密代父从军,并发挥出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足可体现出她与命运抗争的勇气。清代的女词人王筠也在《鹧鸪天》中痛感自己不能像木兰、崇嘏那样一显身手("木兰崇嘏事无缘”),只好在她的弹词《繁华梦》里让女主人公登上艺术舞台("好将心事付梦诠”),来抒发她那埋藏在胸的人生理想。

尽管两位女性遭遇的命运不尽相同.抗争的方式不一.但这在妇女的社会地位极端低下的历史条件下,不啻是两束冲出地壳的熔岩的火光,极为难能可贵.反映了广大底层人民以弱拒强的强烈愿望。

二.对人物的精湛描写

侧面烘托是乐府诗歌在表现人物时的重要手法,就像苏轼所说“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乐府叙事诗对人物的描写通常都惜墨如金,而采用烘云托月的虚写手法.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达到了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获得最大的美感.收到了正面描写所难以达到的效果。《陌上桑》和《木兰诗》都对女主人公形象进行了侧面烘托。《陌上桑》写罗敷美,除了直接赞美外还通过他人观看罗敷的专注忘情来烘托罗敷的容貌美.“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年见罗敷,脱帽著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这些人简直是遇见下凡仙女一般被迷住了罗敷的美貌.在作者神妙的笔下:表现得动人心魄,取得了以前文学作品所未有的效果,所以在《陌上桑》出现以后,后世产生了大量的模拟之作,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变化的诗篇至于它独特的表现手法.直到元明清的戏曲小说中,还不断有人效仿。

如《西厢记》中写莺莺出场时.便先写周围人看得失魂落魄的神态.正是从此中来。《木兰诗》从表面上看,似乎描绘英雄之气多0画儿女之情少但从实际效果看,全篇都流露出对于普通:女子所禀赋的智慧和才能的肯定和赞赏的态度.而且也要看到,这种态度也是寓于烘托的描写中自然流露的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呜溅溅”.精湛地烘托出一幅少女思亲图.正是这种多方的烘托丰富了木兰的儿女情状,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真实动人,呼之欲出。三、对人物美的酣畅宣泄罗敷和木兰的美在两首诗歌中都得到了尽情的:苣泄她们的美首先体现在她们的机智上。面对太守,罗敷能从容应对,勇敢回应:“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并最终使太守知趣而返,第三节里,罗敷又从官位、权势、富贵、气度诸方面极力夸耀自己的丈夫.这是罗敷面对那个欲以权势来攫取自己做玩物的使君所采取的一种机智的斗争策略.从气势上有力地压倒了对方,并且巧妙地保护了自己。木兰以一女儿身。在多年艰苦的战生活中,能乔扮男装而不被察觉。

已显得异常聪明和机警::i生万里关山的殊死争夺中,又能屡建战功而奏归来,更显出无比英勇和豪健。其次体现在她们的劳动之美上。细读原诗“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和“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的句子.不难发现诗中所写的罗敷是一位勤劳能干的蚕桑女子.就连“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这样的采桑篮子也就显得格外的美丽其中的行者、耕者、锄者或赶路或耕耘或锄草,本身就是对生产劳动的描写,他们和采桑的罗敷共同编织了一幅美丽的春日劳作图。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一是表明了水兰织布姑娘的身份,二是表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富有生活气息,写出了故事的开始。明代谭元春评论这句说:“尤妙在语带香奁,无男子征戍气。…‘无男子征戊气”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木兰的形象更鲜明.更富有个性。

再次体现在她们的自然美上。“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样一位打扮得体的女子沐浴朝阳光辉里,穿梭在桑树疏疏密密的树阴下,浑身洋溢着一股青春的气息,浑身透着一种成熟的自然美。“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术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之情。

天生丽质的天性之美,邻家小妹的形象跃然纸上。

评论 (0)

最新作文
[写景]

夕阳•红晕

2025-06-20
[诗歌]

为什么要聊QQ

2025-06-20
[日记]

抢水大战

2025-06-20
[叙事]

芦荟的故事

2025-06-20
[读书笔记]

隨想

2025-06-20
[叙事]

在地震的日子里

2025-06-20
[散文]

两篇日记

2025-06-20
[散文]

怀念疼痛(上)

2025-06-20
[散文]

感动中国の清醒

2025-06-20
[写人]

鼓 手 何平

2025-06-20
精选作文
[叙事]

我们班的故事(1)

2025-06-19
[诗歌]

追怀之诗――二中影像

2025-06-19
[写人]

狮子老妈

2025-06-19
[叙事]

我看红楼梦中人

2025-06-19
[诗歌]

灵魂的自白

2025-06-19
[诗歌]

金蔷薇

2025-06-19
[诗歌]

告别城市

2025-06-19
[叙事]

爱家

2025-06-19
[叙事]

六月天般的“老班”

2025-06-19
[诗歌]

我的随笔

2025-06-19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