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三年级作文 > 远=近

远=近

年级:高中三年级作文   字数:905   作者:   时间:2025-03-06

顾城有一首小诗讨论远与近的关系:“你看云时,感觉很近;你看我时,感觉很远。”

诚然,“远”与“近”不仅是一种具体的物理概念,它同时也被抽象为一种心理距离,总免不了给人一种朦胧且似是而非的感受。“远”与“近”在相互冲突的同时正在不断交融。其中少不了科技的推动,自然也免不了人情淡漠的因素。“距离产生美”正成为时代的旋律。挨得近,不是心照不宣,默契合拍,而是相对无言,彼此尴尬;离得远,也不会互相忘却,相思成疾,仍然滔滔不绝,亲密无间。于是“近”成了“远”,“远”也成了“近”。物理的“远”与心灵的“近”,物理的“近”与心灵的“远”分别成了好朋友。因此,整个社会都需要“距离”这一媒介来维系,成了村上春树《1Q84》中的怪世界。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中,哈桑在“我”背叛后一直坚守彼此友谊,他一心以为搬到“我”原来的家能缩短彼此的距离。但“我”的拒绝与冷漠,在心与心之间形成了一条鸿沟,多近的距离都填平不了。由此,物理的“近”与内心的“远”产生冲突,最终败给了内心。当“舍远”为了“求近”,个人内心的距离总是横亘在中间,跑多远都达不到近。倘若“我”愿意重新回头,重新“走上再次成为好人的路”,那么哈桑的接近就不在是徒劳。可见,内心的取舍在“远”与“近”的关系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当下,“远”与“近”,“好”与“坏”,“黑”与“白”都肆意颠倒,再没有反义词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让天涯成为咫尺,也让咫尺成为天涯。“远”与“近”,说到底,取决于心。多少人,愿意聆听远方的风声,却拒绝近处的歌鸣?远方给人梦幻与美好,因为了解得少,于是人们隔着千山万水去联系交流,再在内心默默想念;近处给人更多丑陋与现实,因为明白得深。于是,人们锁上心门,紧闭双唇,任凭河流冰冻,彼此沉默不语。越来越多的这种现象,最终成了一种共识天涯若比邻,比邻若天涯。曾读过这样一本书,一对年轻的男女坐在公园里聊天。聊着聊着,最后发现他们竟然是夫妻。

故事荒诞而诡异,让人忍不住发笑,我想的是那是我们的未来。这可怕但存在的未来,只有当我们选择心灵的“近”,无视距离的远近,不再一味在“远”与“近”之间划等,才有一条折返的路,让我们回到原点。

评论 (0)

最新作文
[小说]

天使通缉令(五)

2025-06-18
[小说]

丈夫的备忘录

2025-06-18
[散文]

亿念

2025-06-18
[诗歌]

流连

2025-06-18
[诗歌]

那三个小小的我

2025-06-18
[写人]

树,我真心的

2025-06-18
[散文]

走过的痕迹

2025-06-18
[散文]

日子如云如烟如流水

2025-06-18
[散文]

夜半臆想

2025-06-18
[叙事]

报答妈妈的爱

2025-06-18
精选作文
[书信]

寄一封,没有地址的信

2025-06-19
[写人]

六年同学

2025-06-19
[写人]

写给他的一些~~

2025-06-19
[散文]

我的二零零五

2025-06-19
[散文]

离别赠言一之王治国

2025-06-19
[诗歌]

诗样青春

2025-06-19
[散文]

对月思亲

2025-06-19
[写景]

逗冰山美人开心

2025-06-19
[诗歌]

他的窗下,我

2025-06-19
[小说]

搞笑西游

2025-06-19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