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一年级作文 > 《那些花儿》读后感

《那些花儿》读后感

年级:高中一年级作文   字数:1293   作者:   时间:2025-03-06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

幸运的是我曾陪她们开放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想她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她还在开吗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去呀

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

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

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想她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她还在开吗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去呀

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一名患有深度抑郁症的男子,在1999年发表了《那些花儿》。

韵脚a,淡淡的忧伤,淡淡的愁苦,音调绵绵。

全歌以“花儿”象征着青春路上同行过的女孩吧,反复咏叹那些花儿,加强了画面感,闭眼凝神,循着朴树沧桑唱腔你能找到一幅幅泛黄卷边的老画,上头画着簇簇花儿,让你感到对美好已逝的叹惋,略带忧伤。再仔细地看着歌词,这一情感也愈来愈浓。

歌首与第二段前部分的词遥相呼应,却也是这首小曲情节的发展。开端有花开身旁静静地方暖,但紧接着“曾以为”又将这一幅画卷撕碎,镜头一转对着“人海茫茫”。人头涌动、各自奔走的不安与画上的花开静雅对比鲜明;反衬着那些花儿的温情、突出的是朴树对过往的惋惜。而“曾以为”与“现如今”的落差,也将回忆的美好扯进了冷酷现实。

第贰段开头,朴树以释然的口吻平静地叙述着,看似是不再留念,对于没有结果的感情选择埋藏;又以“难辨真假”开脱,说服自己放下。“难辨真假”并不是朴树的理由,而是他反复回忆却又找不到答案的体现,是他那段青涩里迷茫的映射。“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能看出两点,一是青春不再,二是朴树还是回到了老地方,回到了最初启程的地方,回到了花儿静开的地方。而如今这里的萧条又与花儿们完全对立,一幅落魄模样。朴树回到的老地方可以是实,也可以是虚;但两者内在联系同建立在朴树孤单一人故地重游之上。难免冒出物是人非的慨叹。画卷的最后“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又一头扎进回忆,又从荒草丛生跳回到花开静雅。

虚虚实实、过往如今、静雅萧瑟;随着《那些花儿》跳进回忆又惊醒而今。完全对立的情感、画面,回环往复环环相扣,交织在一起成了《那些花儿》。有趣的是,歌曲以忆起,又以忆结,以回忆的美好作为开端和结尾。朴树的本意要么是纪念他身边走过的女孩们,要么就是连他自己也搞不清。想起有个报导,说某地某年高考语文中一题问“作者为何在文章末再次写到窗外还下着雨?”参考答案十分花哨,采分点甚多,而此文原作者浏览完参考答案后却说:“我当时根本没有想那么多,写这段文章的时候,窗外的确还下着雨啊!”

也许有些作品就不适合把某一句拿出来强加所谓“作者为何”上去,《那些花儿》也可能不全会有这么些朴树故意设计的“程序”,可能就只是“我没想那么多,顺手就写了。”

我个人有点悲观吧,所以才认为这首歌以美好的回忆起又结,是为了反衬朴树的叹惋。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反正花儿们都已各自奔天涯。

高中一年级作文推荐

评论 (0)

最新作文
[叙事]

浅评《西游记》

2025-06-20
[诗歌]

哀十娘

2025-06-20
[诗歌]

致头发

2025-06-20
[小说]

站在高处谈读书

2025-06-20
[散文]

欣赏蝴蝶

2025-06-20
[写景]

风雨后,见彩虹

2025-06-20
[诗歌]

谁能救救我的指甲

2025-06-20
[叙事]

季节.成长.记忆

2025-06-20
[诗歌]

我好恨……

2025-06-20
[写人]

我们班的“白加黑”

2025-06-20
精选作文
[散文]

第61个小时

2025-06-20
[小说]

花田里的小人儿

2025-06-20
[动物]

转变――奇妙

2025-06-20
[诗歌]

种出来的“面包”树

2025-06-20
[诗歌]

海底奇遇记

2025-06-20
[叙事]

小猪猪vs小可爱(第1集)

2025-06-20
[诗歌]

自信来自于鼓励——读《一位母亲与家长会》有感

2025-06-20
[诗歌]

生日,你想怎么过

2025-06-20
[叙事]

爸爸妈妈不在家……

2025-06-20
[诗歌]

寄于红楼

2025-06-20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