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三年级作文 > “演义”与”志”

“演义”与”志”

年级:初中三年级作文   字数:695   作者:   时间:2025-03-06

想必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家喻户晓,甚至搬上了电视屏幕。但三国的史书《三国志》却没有这么幸运了,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近日读了一篇《三国志》中的文章《隆中对》,读完后再读《三国演义》中的三七、三八回。这两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是基本相同的,但感觉却是不同的。

读《隆中对》,语言简练,明了,富有真实性,短短数百字就把徐庶介绍刘备与诸葛亮以及诸葛亮出“隆中对策”写完了。但看《三国演义》中的三七、三八回却用了上千字来写,从字数上就可以看出《三国演义》中多了不少内容。

细读这两段文字,发现《三国演义》的这段内容是在《隆中对》的基础上写的,例如:在《隆中对》中,只一句:“由是先生遂亮,凡三往,乃见。”在《三国演义》中却是大大的升华。作者就只是这一句话就运用了他那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详写刘备三顾茅庐的情景,刘备一访二访都没有访着,却遇诸葛亮的好友,诸葛亮之弟,而刘备却没有认为是诸葛亮,当刘备三访时正值诸葛亮高卧未醒,刘备立于旁等之,诸葛亮此类情节都是在《隆中对》中并未提到的,在作者的笔下,这一内容中,不管是人物还是环境,都是仙人、仙山之景。如“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又如“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从中,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力可谓极为丰富;文字极为优美;人物极为生动形象。

从《隆中对》和《三国演义》的三七、三八回就可以看出《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吸收了《三国志》的精华,作者再加上他那极其丰富的联想,想象,加以优美的文字内容进行描写,把一本较为枯燥的史书改成了一本内容丰富的小说,这就是它们的不同艺术魅力。

评论 (0)

最新作文
[散文]

一张关于“感动“的帖子

2025-05-01
[读后感]

包饺子的过程

2025-05-01
[诗歌]

黑夜的诗人

2025-05-01
[抒情]

韩寒And鲁迅

2025-05-01
[诗歌]

玻璃杯

2025-05-01
[散文]

我会站在青藏高原上晌太阳

2025-05-01
[书信]

辩论,也能如此

2025-05-01
[诗歌]

微风----献给拥有青春的人

2025-05-01
[散文]

盛开在夏末

2025-05-01
[叙事]

朋友——那掌心曾经残留的温暖

2025-05-01
精选作文
[写景]

愚蠢

2025-05-13
[诗歌]

金秋情赞

2025-05-13
[想象]

环游未来世界

2025-05-13
[诗歌]

幽冥的凄凉

2025-05-13
[看图]

不平常的夜晚

2025-05-13
[写人]

宽容在我心

2025-05-13
[叙事]

行走在消逝中-寻找我的热爱

2025-05-13
[写景]

美丽的小山丘

2025-05-13
[诗歌]

梦中情

2025-05-13
[叙事]

令人难忘的背影

2025-05-13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