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三年级作文 > 分析《秋声赋》

分析《秋声赋》

年级:高中三年级作文   字数:1181   作者:   时间:2025-03-07

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感怀悲己的永远主题。

《秋声赋》,欧阳子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只是欧阳修五十三岁时,有感于“秋”所作。它骈散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讲究,是宋代文赋的典范。

文章首先以秋声起兴。一开始作者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从静到动,令人悚惊的秋夜奇声,营造了一种悲凉气氛。“初淅沥以潇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作者的想象力极其丰富,听到这秋声,想到了夜袭敌军的战士人马行军的声音。这也形象的描写出这秋声之大,之壮,之猛烈。正是秋天的潇飒。作者用风声,波涛,金铁,行军四个比喻,从多方面和不同角度,由小到大,由远及近地形象地描绘了秋声状态。并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情景交融,从而自然的引出下文。

而后第二段,作者悲秋之情油然而生。“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作者从“色”,“容”,“气”,“意”四方面写出秋得特点,其色颜容貌似乎呈现眼前,其栗冽之气似乎穿透衣服直刺肌肤,其萧条之意似已围裹全身。本段语言清丽,四字一句,读来音律优美。紧接着第三段,作者又从社会和自然两个方面,对秋声进行了剖析和议论。秋天是行刑的季节,是战争的象征,所以有肃杀之气;秋天是商声,悲伤的意思;是夷,杀戮的意思。万物过盛就当杀戮。此时作者身居高位,饱尝仕途艰险,故而对秋伤怀。

第四段是文章主旨一段,作者通过无情的草木与万物中最有感情,最有灵性的人的对比,抒发议论。“百忧感其心,万物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此句说明人的忧伤劳累皆由心生,都是外物对于人施加的压力。是自己无穷无尽的忧劳伤害了自己,又何必去怨恨秋声的悲凉呢?尤其是朱颜老去,乌发皆白,都是老去的过程,“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由此可见,作者之所以感到秋声之悲凉,其根源不在秋声,主要是当时作者面对国家和自己的处境而产生的忧思所致。这也使文章悲秋的主题得到升华。不再是仅仅因秋之萧瑟而伤己之忧伤,而是由对人生忧劳,生命凋萎的深沉叹息。

最后作者又带领我们进入那个“星河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的清冷世界。结尾处秋虫的和鸣,衬出作者的感慨与孤独。而“童子莫对,垂头而睡。”又是作者心无所依,无人可诉的凄楚。

读完《秋声赋》给我最大感触的是“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一句。这句是作者年逾五旬对人生沧桑的感慨。人的忧伤困苦都是人自己造成的,而不是秋天到了,人自然而然的悲伤。都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是人的心境差异造成了景物的情感差异,因人被外物所制,在秋天看的的都是衰败的情景。此文借赋秋声告诫世人:不必悲秋、恨秋,怨天尤地,而应自我反省。

文章无论从语言,结构,层次,还是立意上都是悲秋的佳作,正如楼昉评《秋声赋》:“模写之工,转折之妙,悲壮顿挫,无一字尘涴。”

评论 (0)

最新作文
[读后感]

我的老师 外貌描写

2025-03-19
[写景]

月夜慢步

2025-03-19
[写景]

“神奇木屋”

2025-03-19
[写景]

乡村·黄昏

2025-03-19
[写景]

秋天的树叶真美

2025-03-19
[写景]

双子座流星雨

2025-03-19
[写景]

《南湖游乐园》

2025-03-19
[写景]

乡村美丽春景

2025-03-19
[写景]

我最喜欢勿忘我

2025-03-19
[写景]

记一次升旗仪式作文

2025-03-19
精选作文
[叙事]

养小蚕儿的悲伤与喜悦

2025-03-20
[叙事]

人文颂合

2025-03-20
[叙事]

我和爸爸的城堡

2025-03-20
[叙事]

川剧的魅力

2025-03-20
[叙事]

第一次煎鸡蛋给妈妈吃

2025-03-20
[叙事]

充满阳光的童年

2025-03-20
[叙事]

爱心创和谐,童心暖夕阳!

2025-03-20
[叙事]

六一“远行”表演

2025-03-20
[叙事]

妈妈,我没骗你

2025-03-20
[叙事]

一次难忘的“六一”儿童节

2025-03-20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