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三年级作文 > 2025广东高考优秀范文: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

2025广东高考优秀范文: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

年级:初中三年级作文   字数:976   作者:   时间:2025-03-07

  古谚有云:“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是世代积累传承的观天经验,但看云卷云舒,从微末中推测天气变化,是种享受与乐趣。而回头开启电视,世界范围内的天气预报映入眼帘。两种感知自然的途径不同,却无外乎为观得天气,殊途同归。自然并无需划分出“近”与“远”。

  对于自然,人理应借助科学发明和经验去了解、通达宏观层面,同时用细腻的心仔细体会和感受身边的微观自然之美,方可达成“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实现人、科学与自然最终的“和谐”。

  科学与自然从不曾分离。从古代各种水利工具的发明应用到如今发达的天气监测预报系统发展,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进步一直相辅相成。人之于自然,甚为渺小,人类没有能力一一亲自探寻自然的所有奥秘,因此自然似乎离人很远。而科学应用,正是解决人想在宏观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过电视,人类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地获取天气信息、地理资讯,增长了自然知识、弥补了人自身能力和视野的局限。同时,科学知识对人形成科学思想也大有裨益。达尔文曾说,他对自然的兴趣正是从前人的科学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学理论,如生物的纲目属种,都对他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产生巨大作用。可见,利用科学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于培养自然科学思维,正是“仰观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类之盛”则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生于自然,也归于自然。汉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构成,可见人性之真必然离不开生态自然。中国古代有“生”的哲学,生生不息、物我一体是古代哲人们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维醉心于自然山水,感受天光云影之变,细观云过水动之美,创作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样反映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传世佳句。人的生命,融于自然生态,同呼吸、共命运。因而多留心身边微观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国儒家学说中重要的“和谐”思想,要求各方面达成统一与协调。在当下,人既不能肆意丢弃传统感受自然的方式,也无法抵抗科技发展的潮流。因此,务必达成人、科学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像时兴的观星活动,利用高科技望远镜观测遥远星体的人们,也同时在夜晚的山上感受凉风与蝉鸣,“信可乐也”!

  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与自然亲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视角认识自然。心有宏观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观细嗅身边的“蔷薇”。

评论 (0)

最新作文
[叙事]

面对规则,我学会了遵守

2025-03-20
[叙事]

为什么要这样?

2025-03-20
[叙事]

春节之包饺子篇

2025-03-20
[叙事]

记叙趣事

2025-03-20
[叙事]

茶的文化

2025-03-20
[叙事]

因为在乎,所以害怕失去

2025-03-20
[叙事]

雀巢

2025-03-20
[叙事]

快乐学科学,快乐用科学

2025-03-20
[叙事]

善卷洞

2025-03-20
[叙事]

姥姥家的“黑社会”

2025-03-20
精选作文
[散文]

追求,珍惜,人

2025-04-18
[叙事]

致我们伟大的班主任

2025-04-18
[读书笔记]

蚂 蚁

2025-04-18
[演讲稿]

听话的小乖

2025-04-18
[叙事]

心底的微笑

2025-04-18
[状物]

狼遇上羊:古代与现代的交融与碰撞

2025-04-18
[诗歌]

中国龙的速度

2025-04-18
[叙事]

打——变相的爱

2025-04-18
[书信]

爸爸给女儿的回信

2025-04-18
[诗歌]

中国飞人的背影

2025-04-18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