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二年级作文 > 变换角度天地新

变换角度天地新

年级:初中二年级作文   字数:913   作者:   时间:2025-07-16

客观事物往往具有多元性,对同一事物,由于观察者的角度不同,观察者的情感各异,往往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是由思维的多向性才带来了文章立意的多向性,也才带来了文章的异彩纷呈。

以柳为例。

柳者留也,也许因为“柳”与“留”谐音,才演绎出古人“折柳”相赠话别的习俗。在古人送别诗中,自然也少不了“柳”的芳影。

“无意插柳柳成荫”,好一个“无意”,十分贴切地写出了柳旺盛的生命力和极强的适应能力。东西南北中,神州处处都能见到柳的芳踪。也正因为如此,柳、小草往往成为文人托物言志的首选之物。

见柳枝随风飘拂,贬斥它的人说:

柳枝轻拂,对风点头哈腰,一脸媚态。现实生活中的那些溜须拍马之徒,多像垂柳。

柳枝随风飘拂,风从东来,柳朝西飞;风以南来,柳朝北飞。“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话长短。”那种见风使舵,人云亦云,毫无主见的人多像风中的垂柳。

而赞美垂柳的人却这样说:

“识时务者为俊杰”,“好汉不吃眼前亏”,正因为柳能顺应潮流,才没有被风吹折。做人也要顺应时代潮流,只有这样,才不会落伍于时代。

叶落归根,是对树的回报;垂柳轻拂,亲吻大地,是对生育养育它的大地母亲的回报。柳是知恩图报的君子。

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你看在微风中轻拂的杨柳竟然能发散出这么多的象征意义。再看看竹吧!

“昨日一夜雨,春笋长三尺”。笋,生机勃勃,它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未出土时先有节,至凌云处总虚心!”竹是古代有傲骨、有节气文人的化身和寄托。难怪文人“宁可食无肉,也要居有竹”。

“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竹的生命是何等的顽强,“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出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青青翠竹”,这是袁鹰笔下的竹,也是大革命时期井冈山人宁折不屈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的真实写照。

竹,古往今来,一直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可有人偏偏要唱唱反调。

“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你看,竟借竹嘲讽那些胸无点墨却又偏喜欢乱发议论的浅薄小人。竹被抑了一回,而且竟与“墙头芦苇”相提并论。

从柳、竹的身上,我们又一次体会到发散思维的魅力。如果你善于观察,用心思考的话,相信你同样能发人之所未见,同样能写出美文来。

评论 (0)

最新作文
[散文]

感悟世纪

2025-07-15
[演讲稿]

你若不离我定不弃

2025-07-15
[写人]

我第一次被狗追

2025-07-15
[叙事]

我爱三国

2025-07-15
[散文]

花儿也为他哭泣

2025-07-15
[小说]

罪恶的爱

2025-07-15
[散文]

爱情是一部忧伤的童话

2025-07-15
[小说]

序言之大地的觉醒

2025-07-15
[诗歌]

青春的痕迹

2025-07-15
[叙事]

爱我中华 勿忘国耻

2025-07-15
精选作文
[续写改写]

偏科生

2025-07-16
[叙事]

我们的故事之二——-物理老师

2025-07-16
[散文]

樱舞哀歌

2025-07-16
[写人]

那些日子,那些人

2025-07-16
[抒情]

错题本,妙处多

2025-07-16
[诗歌]

放大蚂蚁,缩小人类

2025-07-16
[诗歌]

樱散零乱

2025-07-16
[诗歌]

我不要

2025-07-16
[诗歌]

校园晨光曲

2025-07-16
[诗歌]

素食城奇遇

2025-07-16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