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畏义
畏义的拼音:wèi yì
畏义的字数:2字
畏义的结构:AB式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对正义和道义有着高度的敬畏之心,以及对违背正义和道义的行为表示强烈的不满和反对。
例句
1. 他是一个畏义的人,从不会为了私利而违背正义。2. 在这个道德沦丧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多的人能够畏义守道,坚守自己的原则。
基本含义
畏惧道义,敬畏正义。
基本解释
谓怕失道义。《礼记·表记》:“是故君子……卑己而尊人,小心而畏义,以求事君。”《韩诗外传》卷四:“君子大心即敬天而道,小心即畏义而节。”《后汉书·朱穆传》:“夫道者,以天下为一,在彼犹在己也。故行违於道则愧生於心,非畏义也。”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告诉我要畏义,不要欺负弱小的同学。2. 初中生:我们应该畏义守道,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3. 高中生:作为学生干部,我们要畏义守道,做一个遵纪守法的榜样。4. 大学生:在职场上,我们要畏义守道,不要为了个人利益而违背公司的规章制度。
故事起源
《汉书·司马相如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有一次,司马相如在朝廷上对当时的皇帝提出了批评,因为他认为皇帝的行为违背了正义和道义。尽管他知道这样做可能会招致皇帝的怒火,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这个故事表达了司马相如对正义和道义的高度敬畏和坚守,因此成为了“畏义”这个成语的来源。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畏义”的发音和含义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面对着一本厚重的道德准则书时,表现出畏惧和敬畏的表情。
词语结构
畏义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畏”和“义”两个汉字组成。
详细解释
畏义指的是对道义的敬畏和敬重,它强调人们应该害怕违背正义和道德准则的行为,以及对正义和道德的尊重和崇敬。
拆字解意
畏的意思:
(1) 怕。【组词】:畏惧。畏难(nán )。畏罪。大无畏。望而生畏。
(2) 敬服。【组词】:敬畏。畏友(使人敬服的朋友)。后生可畏。
义的意思: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组词】: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组词】: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3) 情谊。【组词】: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组词】: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5) 指认为亲属的。【组词】:义父。
(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组词】:义齿。义肢。
(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