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含元
含元的拼音:hán yuán
含元的字数:2字
含元的结构:AB式
基本解释
(1).包含万物的本原;包含元气。《国语·周语下》“所以宣养六气、九德也” 三国 吴 韦昭 注:“含元处中,所以徧养六气、九德之本也。”《后汉书·郅恽传》:“含元包一,甄陶品类。” 李贤 注:“《前书志》曰:‘太极元气,合三为一。’谓三才未分,包而为一(也)。”
(2).指 含元殿 。 唐 杜甫 《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诗:“忆昔 驪山宫 ,冬移 含元 仗。” 仇兆鳌 注引 黄希 曰:“《旧唐书》:‘东内曰 大明宫 ,正殿曰 含元殿 。’” 唐 黄滔 《祭陈侍御峤》:“天子復 含元 謁见,有司新都省权衡。”参见“ 含元殿 ”。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的思想、学识、品德等都很高尚。
详细解释
含元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含”和“元”两个字组成。含的意思是包含、蕴含,元的意思是本源、根基。含元表示一个人具有高尚的思想、学识、品德等,是一个全面优秀的人物。
使用场景
含元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特别是在评价学者、文人、政治家等方面的人物时可以使用。比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或者一位道德高尚的社会活动家。
故事起源
含元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孟献子的学者,他的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被人们称为“孟子的弟子”。他的学问和修养都非常出色,因此人们用“含元”来形容他。
词语结构
主语+动词+形容词+宾语
例句
1. 他是一位含元之士,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品德上都非常出色。2. 这位老师不仅教学有方,而且为人和善,是一位真正的含元之人。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含元这个成语与孟献子的故事联系起来记忆。想象孟献子的学识和品德之高,就像包含了所有的元素一样,因此称之为含元。
延伸学习
了解孟献子的故事,深入学习孟子的思想和学说,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含元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好学习、好品德的同学就是含元之人。2. 初中生:我们班的班长不仅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是一位含元之才。3. 高中生:他不仅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一位真正的含元之士。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应该努力成为含元之人,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5. 成年人: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向那些含元之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希望以上关于“含元”词语的学习指南能对您有所帮助!
拆字解意
含的意思:
(1) 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咽下。【组词】:含一口水。含漱剂。含英咀(jǔ)华(喻反复琢磨体味文章的妙处)。含饴弄孙(含着糖逗小孙子,形容老年人的乐趣)。
(2) 藏在里面,包容在里面。【组词】:包含。含义。含量。含苞。含蕴。含混。含垢纳污(指包容坏人坏事)。
(3) 怀有某种感情或意思,不完全表露出来。【组词】:含怒。含羞。含情。
元的意思:
(1) 头、首、始、大。【组词】:元凶。元首。元旦。元年。元勋。元帅。状元(科举考试第一名)。
(2) 基本。【组词】:单元。元件。元气(精气,根本)。元素。元音。
(3) 同“圆”。
(4) 未知数。【例句】:一元二次方程。
(5) 中国朝代名。【组词】:元代。元曲。
(6) 姓。
(7) 古同“玄”,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以“元”代“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