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词典 > 里氏震级

里氏震级

词语:里氏震级

里氏震级的拼音:lǐ shì zhèn jí

里氏震级的字数:4字

里氏震级的结构:ABCD式

使用场景

里氏震级通常用来描述地震的强度大小,可以用于新闻报道、地震预警等场景中。

例句

1. 这次地震的里氏震级达到了6.5级。2. 根据最新的测量结果,此次地震的里氏震级已经上升到了7.2级。

基本含义

指地震的强度大小的量度标准。

基本解释

 概念简介

里氏震级(Richter magnitude scale)是由两位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地震学家里克特(Charles Francis Richter)和古登堡(Beno Gutenberg)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地震震级标准。它是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经过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所释放出能量)的大小。

延伸学习

如果对地震学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地震的成因、地震预警技术等相关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昨天地震了,老师说里氏震级很高,我们要注意安全。2. 初中生:我在地震研究中心实习,学到了很多关于里氏震级的知识。3. 高中生:地震发生后,我们立刻查看了里氏震级,以便了解地震的强度。4. 大学生:在地震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计算里氏震级和预测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故事起源

里氏震级的名称来源于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富吉特·里氏,他是20世纪最重要的地震学家之一,他提出的里氏震级成为了全球通用的地震强度标准。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里氏震级”与地震强度大小的概念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名叫里氏,他站在地震发生的地方,根据地震的强度大小来判断里氏震级。

词语结构

里氏震级是一个以人名命名的地理学术语,由两个姓氏组成。

详细解释



 发展历史

里氏震级原先仅是为了研究美国加州地区发生的地震而设计的,并用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Wood-Anderson torsion seismometer)测量。里克特设计此标度的目的是区分当时加州地区发生的大量小规模地震和少量大规模地震。由于大小地震的能量释放差别很大,参考来自天文学中表示天体亮度的星等的灵感,震级也使用了对数标尺。

里克特定义在距离震中100千米处之观测点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水平位移为1微米(这也是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的最大精度)的地震作为0级地震。按照这个定义,如果距震中100千米处的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振幅为1毫米(10^3微米)的话,则震级为里氏3级;而如果相同条件测得的地震波振幅为0.1(10^-1)微米的话,则震级为里氏-1级。里氏震级并没有规定上限或下限。现代精密的地震仪经常记录到规模为负数的地震。

由于当初设计里氏震级时所使用的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的限制,近震规模 ML 若大于约6.8或观测点距离震中超过约600千米便不适用。后来研究人员提议了一些改进,其中面波震级(MS)和体波震级(Mb)最为常用。

缺点和改进

里氏震级的主要缺陷在于它与震源的物理特性没有直接的联系,并且由于“地震强度频谱的比例定律”(The Scaling Law of Earthquake Spectra)的限制,在8.3-8.5左右会产生饱和效应,使得一些强度明显不同的地震在用传统方法计算后得出里氏震级(如(MS)数值却一样。到了21世纪初,地震学者普遍认为这些传统的震级表示方法已经过时,转而采用一种物理含义更为丰富,更能直接反应地震过程物理实质的表示方法即矩震级 (Moment magnitude scale,MW)。地震矩规模是由同属加州理工学院的金森博雄(Hiroo Kanamori)教授于1977年提出的。该标度能更好的描述地震的物理特性,如地层错动的大小和地震的能量等。

震级与能量

改进后的里氏震级直接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其中0级地震释放的能量为2.0×10^13尔格(2.0×10^6焦耳),按几何级数递加,每级相差31.6倍(准确地说是根下1000倍,即差两级能量差1000倍)。

目前世界上已测得的最大震级为1960年智利大地震,里氏8.9级(后修订为里氏9.5级)。另外引发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地震美国一监测机构称里氏震级为9.0级。2010年2月27日智利第二大城市发生8.8级地震,美国发布海啸警报

2008年汶川里氏8.0级大地震,其释放的能量约为2.0*10^18焦耳,相当于5亿吨TNT炸药或25000个广岛原子弹的能量。

且有:lg E=11.8+1.5M

M为里氏震级的大小,E为释放的能量,单位为尔格。

震级与烈度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是不同的概念。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破坏的强烈程度,是衡量某次地震对一定地点影响程度的一种度量。同一地震发生后,不同地区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不同,烈度也不同,受地震影响破坏越大的地区,烈度越高。判断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的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现的破坏现象等。影响烈度的大小有下列因素:地震等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性能、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等。例如,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震级越高,烈度也越大。地震烈度(例如麦加利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破坏程度的标度,与地震区域的各种条件有关,并非地震之绝对强度。

拆字解意

的意思

(1) 居住的地方。【组词】:故里。返里(回老家)。

(2)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例句】:里弄(lòng )。

(3)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例句】:一里(等于五百米)。里程牌。

(4) 衣物的内层。【组词】:被里。

(5) 内部,与“”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组词】:里外。心里。这里。那里。

(6) 姓。

的意思

(1) 古代“”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

(2) 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组词】:神农氏。太史氏。摄氏表。


(1) 〔阏(yān)氏〕见“”。

(2) 〔月氏〕见“”。


的意思

(1) 疾雷(霹雳)使物体振动。【例句】:“震夷伯之庙”。震霆。

(2) 雷。【例句】:“烨烨震电。

(3) 巨大的力等使物体剧烈颤动。【组词】:震撼。震荡。震颤。震响。震动。声震遐迩。

(4) 迅速或剧烈地颤动。【组词】:地震。身子不由得一震。

(5) 特指“地震”。【组词】:震灾。震源。震中。震级。震情。防震。抗震。余震。

(6) 〔震旦〕佛教经籍中的译名,指中国。

(7) 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组词】:震惊。震怒。震骇。震慑。

的意思

(1) 层次。【组词】:石级。拾级而上。

(2) 等次。【组词】:级别。级差(chā)。

(3) 学校里学生所在学年的分段。【组词】:年级。级任。

(4) 古代指战时或用刑斩下的人头。【组词】:首级。

(5) 量词,用于台阶、楼梯。【例句】:从一楼到三楼有四十多级台阶。

词语词性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副词 拟声词 助词 连词 介词 代词 疑问词 数词 量词 数量词 成语
词语结构
AB式词语 AA式词语 AAB式词语 ABA式词语 ABB式词语 ABC式词语 AABB式词语 AABC式词语 ABAB式词语 ABCA式词语 ABCC式词语 ABAC式词语 ABCB式词语 ABBC式词语 ABBB式词语 AAAB式词语
词语字数
二字词语 三字词语 四字词语 五字词语 六字词语 七字词语 八字词语
常用词语

公共道德

gōng gòng dào dé

公共场所

gōng gòng chǎng suǒ

公共产品

gōng gòng chǎn pǐn

公共厕所

gōng gòng cè suǒ

公共财产

gōng gòng cái chǎn

公共

gōng gòng

公宫

gōng gōng

公功

gōng gōng

公公

gōng gōng

公格尔山

gōng gé ěr shān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