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所属类别:成语故事   阅读量:1530   时间:2019-11-04

导语:举一反三后来比喻从一件事类推从而知道其他更多的事情。也比喻善于推理,掌握了学习方法,能够由此知彼,触类旁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举一反三

  【汉语注音】:jǔ yī fǎn sān

【成语出处】:春秋.孔丘弟子《论语.第七章.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定语、谓语、状语;含褒义;可活用作“举一反四”、“举一反十”等。

  【举一反三的意思】:反:类推;原指教人认识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就能类推另外三个角。后来比喻从一件事类推从而知道其他更多的事情。也比喻善于推理,掌握了学习方法,能够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的近义词】:问牛知马、融会贯通、闻一知十、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的反义词】:一窍不通、不求甚解、按部就班、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墨守成规;

【举一反三的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有一天对他的弟子们说道:“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书先生举出一个墙角,学生们就应该要进得自己的独立思考,学会融会贯通,从而可以联想并类推到其它的三个墙角,然后再用其它的三个墙角来反证老师先前提出来的这个墙角;如果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像这样用心的去学习和思考问题,让推理思维能够更加灵活的话,教书先生就不用再费很多力气去教这样的学生了。

【举一反三例句】

《北堂书钞》卷九八引《蔡邕别传》:“邕与李则游学鄙土,时在弱冠,始共读《左氏传》,通敏兼人,举一反三。”

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四回:“我道:‘学两句话还不容易么,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举一反三’的效验。’”

孙中山《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从此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推求众理,庶几操纵在我,不致因噎废食。”

【举一反三造句】

悟性不高的学生通常更要能够对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不耻下问,从而有效的提高自已的学习效率。

课本里的知识点不可死记硬背,应该通过不断的练习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的掌握知识要点。

最新作文
[周记]

自行车呀,自行车......(上篇)

2025-06-19
[叙事]

远离危险

2025-06-19
[话题]

生活需要三棱镜

2025-06-19
[小说]

魔幻剑

2025-06-19
[续写改写]

善恶(三)

2025-06-19
[写人]

写给天才晓溪

2025-06-19
[诗歌]

我是外星人之2----“初见人类”

2025-06-19
[写人]

老师的“法宝”

2025-06-19
[读后感]

审判日本 勿忘国耻

2025-06-19
[写人]

我是“猫”

2025-06-19
精选范文
[散文]

好人像右手

2025-06-19
[散文]

亲爱的,我还欠你幸福

2025-06-19
[散文]

另一种颜色

2025-06-19
[诗歌]

我发现了-------------一颗小水珠

2025-06-19
[诗歌]

我们的纪念

2025-06-19
[散文]

花落有无声?

2025-06-19
[诗歌]

数学之国历险记

2025-06-19
[周记]

小樱,l love you

2025-06-19
[小说]

潮起潮落(1)

2025-06-19

乒乓球运输队

2025-06-19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